《了不起的敦煌》:黄金期货配资
——10位顶尖学者带你读懂千年莫高窟的壮美与传奇
当我们谈论敦煌,我们在谈论什么?是丝路驼铃的回响?是壁画飞天的曼妙?还是藏经洞尘封的秘辛?敦煌,这个镶嵌在时间长河与地理枢纽上的璀璨明珠,承载着1700年的风霜与华彩,其丰饶与深邃,远非浮光掠影所能穷尽。
然而,面对如此浩瀚的文明遗产,我们如何才能真正“看懂”?如何穿透历史的尘埃,触摸到其内在的脉动与肌理?
《了不起的敦煌》给出了一个堪称典范的答案。
壹
打开书,遇见怎样的敦煌?
风沙吹不散的,都在这里
展开剩余84%敦煌是符号,是信仰,是1700年文明层叠的史诗。当我们在壁画前驻足,在彩塑下仰望,可曾触摸到那超越时空的文明脉搏?真正的“懂得”,需要一场由顶尖学者领航、多维视角铺路、细节肌理落笔的深度旅程——这是一份郑重向求知者发出的邀约。
在本书中,包括巫鸿、荣新江、顾春芳在内的10位国内最有资格讲敦煌的讲者,就将这700多个洞窟、3000余身彩塑、50000余平方米壁画的往事与玄妙,有情、有趣地解给你看。从9大维度串联起敦煌的方方面面,带你从“远眺”到“细读”到“看懂”。
贰
为何是这本?
集结顶级学者阵容
让最懂敦煌的人来讲述敦煌
书中的10位作者,是领域内不折不扣的“最有资格讲敦煌的人”。他们有的来自国内敦煌学研究的重要阵地——敦煌研究院、北京大学、兰州大学等,还有的是世界知名高校的艺术史学者,给你最靠谱、前沿的视角!
叁
细节的暴击:
纸上洞窟的沉浸式朝圣
书中配有400多张高清细节彩图。从书法、绘画到壁画、彩塑、建筑,那些即使在敦煌都未必能看清楚的细节,都能在书中一览无余。
本书还史无前例地收录了26个特窟、不对外开放的重点窟的细读与展示,从平常无法得见的神秘角落出发,带你拿着放大镜看敦煌。
肆
精彩摘录
268窟很小,佛像也非常小,基本上拾手就可以碰到天花板。由此我们应该能够意识到,整窟空间的设定,是通过最大限度地限制使用者的身体运动和彼此之间的交流,来促进内向的精神扩张一就是“禅”与“禅修”。你不需要动,你只需要开发你的精神。
——引自章节:重新走近莫高窟:以“空间”为视角丨巫 鸿
世俗的音乐性图像渗入佛国世界之后,便在美学上建构了不同层次和境界,被创造的佛国世界的妙音,溢出了物理空间意义上的洞窟,溢出了现实的世界,成为绝对的精神性空间的感召,也成为绝对的美的一种象征。这正是世俗和神圣在艺术中相互转化的内在张力。
——引自章节:聆听:溢出洞窟的妙音丨顾春芳
请大家注意这尊佛像的比例。古代民间艺术家有个流传下来的口诀,“立七坐五盘三半”,意思是以头部的尺寸做比例标准,可算出全身的尺寸,这身大坐像总高26米,按照“坐五”的标准,这个坐像应该有5个头的高度,那么头部应该是约5。2米高,但这座大像头部却有7米之高,并不符合口诀所说的比例。为什么会这样处理?我认为,这是古代建筑师、雕塑家充分考虑到了观众从近距离仰视的直观效果而做的调整。
经过科学测量和运算,根据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,通过大胆的比例夸张和严密的实施,找到观者观赏佛像的最佳视觉效果。以至于今天我们从地面向上仰望大佛时,能够准确地领略和感觉到佛祖慈悲为怀垂怜众生、庄严威仪的神圣感。
——引自章节:气韵生动的敦煌彩塑群丨何 鄂
伍
不如
从这里开始读懂敦煌
敦煌的伟大,
在于它用壁画和雕塑回答了
‘我们从哪里来’的终极命题。
这本书不仅是一部艺术史,
更是一把钥匙
—— 让我们在数字化时代,
依然能触摸到千年前画师指尖的温度。
✦
✧
我们上新啦
✦
索书号:K870.6/67
馆藏地:山东省图书馆
福利来啦黄金期货配资
发布于:北京市下一篇:没有了